
陈望道(1891年1月18日-1977年10月29日)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浙江金华义乌人。原名参一,单名融,字任重,笔名佛突、雪帆、晓风、张华等,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、社会活动家、教育家和语言学家,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。
基本资料
- 中文名称:陈望道
- 英文名称:Chen Wangdao
- 中文别名:参一;融;任重;佛突;雪帆;晓风;张华
- 类别:文化
- 类型:明星
- 标签:复旦大学校长 民盟中央副主席
- 时间:1891年1月18日-1977年10月29日
- 出生地:浙江义乌
- 国籍:中国
- 民族:汉族
- 籍贯:浙江义乌
- 毕业院校:日本中央大学
- 职业:复旦大学校长 民盟中央副主席
- 地区:中国浙江义乌
- 人气:101
详细介绍
陈望道,1891年1月18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,早年曾留学日本,在早稻田大学读书,读书时,他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、山川均等人,并阅读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。
1919年回国,受聘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,任语文教员。
1920年春,到上海,参加编辑《新青年》。5-8月,与陈独秀等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,参与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。
1920年8月,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上海拉斐德路(今复兴中路)成裕里12号的一个名叫“又新”的印刷所正式问世。年底,继陈独秀主持《新青年》编辑工作。在上海外国语学社、复旦大学、平民女学等校担任讲授。次年底,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成立,为首任书记,任职至1922年6月。1923年夏,脱党。
1922年,加入文学研究会。
1923年秋-1927年,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、教务长、代理校务主任。
1923年10月,与柳亚子等发起组织新南社。
1927年下半年开始,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,旋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。
1929年冬,出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。
1932年,出版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学专著《修辞学发凡》。30年代,投身左翼文化运动,参与组织推动上海思想文化战线的反文化“围剿”斗争。
1934年,与叶圣陶、胡愈之等发动大众语运动,创办《太白》半月刊。
1937年,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。在上海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,发起组织关于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,宣传文字改革。
1940年,从上海至重庆,回迁校于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。
1942年起,任新闻系主任历时8年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回上海,参加和支持大学教授和学生的爱国民主斗争。
1949年10月,出任复旦大学校委会副主任。
1951年,参加中国民主同盟。
1957年6月,经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党员。
1952年9月起,任复旦大学校长。
1960年任《辞海》总主编。
1972年起,任复旦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。此外,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,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局长,民盟中央副主席,上海市政协副主席,民盟上海市委主委,上海市社联主席等职。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,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。
1977年10月29日,在上海病逝。
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及用户投稿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