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光弼(708年-764年8月15日 ),营州柳城(今辽宁省朝阳市)人,契丹族。唐朝中期名将,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。
基本资料
- 中文名称:李光弼
- 中文别名:李临淮;李武穆
- 类别:历史,政治
- 标签:名将
- 时间:708年-764年8月15日
- 出生地:营州柳城
- 国籍:中国
- 民族:契丹族
- 职业:名将
- 地区:中国
- 朝代:唐朝
- 人气:121
详细介绍
李光弼出身“柳城李氏”,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,袭封蓟郡公。天宝十五载(756年),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,东出井陉,参与平定安史叛军。他在常山、嘉山大破叛军,又成功守卫太原,遏止其攻势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奉命与八节度合兵讨伐安庆绪,初战获捷,次年兵败安阳,全军而归。同年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、朔方节度使,指挥河阳之战,挫败史思明南下的企图。上元二年(761年),再攻洛阳无功,改以河南副元帅、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,震慑诸将。宝应元年(762年),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,以功进封临淮郡王。安史之乱平定后,李光弼“战功推为中兴第一”,获赐铁券,名藏太庙,绘像凌烟阁。晚年为宦官程元振、鱼朝恩等所谗,拥兵不朝,声名受损,因此愧恨成疾,最终于广德二年(764年)在徐州病逝,享年五十七岁。获赠司空、太保,谥号“武穆”,世称“李临淮”“李武穆”。
李光弼足智多谋,治军威严而有方,善于出奇制胜,以少胜多,与郭子仪齐名,世称“李郭”,被誉为“自艰难已来,唯光弼行军治戎,沉毅有筹略,将帅中第一”。著有《将律》《统军灵辖秘策》及《李临淮武记》,今已佚。《全唐文》录有其文。
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及用户投稿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